鯽魚到手後,接下來是要決定採用誰的作法。

  早先我就比較過這三種食譜的作法,吳恩文和嚴裘麗的作法是魚炸過之後再燒,林文月則只用煎的,後來又看了好多網路上關於蔥燒鯽魚的作法,幾乎清一色用炸的,並且似乎認為只有用炸的才能把魚骨炸到酥,但我看了吳恩文在食譜中說他沒有辦法炸到魚骨酥綿,我認為我沒有理由比吳恩文更厲害,就不用期待我能炸出魚骨酥綿的鯽魚了吧。

  那為什麼林文月用煎的卻可以做到連骨都能吃呢?答案是:用大量的醋燒。林文月的食譜裡提到有一種作法是先用醋把魚醃上個2小時,因為酸能蝕透魚骨,她自己則是在燒魚時才加醋,剛好我看到江祖宜有一篇提到酸會讓肉質產生變化(http://blog.yam.com/tzui/article/22876757),讓魚肉的口感變硬,所以我就不考慮先用醋醃魚的作法,並且決定綜合2種可能可以把骨頭弄軟的方式:用炸的並且再用大量的醋燒。

  幾乎所有的食譜在醋的分量上都是以湯匙計,但林文月是以大半碗的醋燒魚,雖然她沒有說大半碗是多少,但她的醬油量是一碗,所以只要用同一個碗就可以約略抓出來分量,並且她還提到你或者會認為醋多,可能造成酸味重?請放心,醋燒煮久後,酸味全消。它可以使魚的骨與刺軟化變酥,而且尚具有去除魚腥的作用,因此多加亦無妨礙。

  林文月的蔥燒鯽魚用的是約手掌大小的鯽魚12條,蔥約1斤,我的只有8條魚,蔥大約有400公克(1斤是600公克),醬油的分量我用大約200CC(跟林文月一樣用碗計),黑醋約150CC,既然她都說醋久燒不會有酸味又可以去腥,我就放大膽子用了。我的作法除了魚是用炸的之外,大抵參照林文月的作法,非常簡單,也是看一次就可以上手。

作法:先把魚炸熟後,另用油炒香蔥段(蔥很多,所以最好分次炒以免不易翻動而燒焦,油不夠可以再加)。

   找個夠大的鍋子以一層蔥一層魚的方式擺好,並且讓魚的頭尾相接(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啦,大概是好看外加省空間?)。

   放3片薑,醬油一碗,黑醋大半碗,酒和糖適量,調味料全加了之後再加入水到大約跟魚一樣高的程度,大火煮滾之後加蓋以小火燜燒1小時就可以了。燒魚時可再視情況調味。

20120221_163937  這是小黑鯽魚

  燒好時還熱著我就忍不住先夾一條來吃,因為我想知道到底魚骨能不能吃丫!第一支吃的是熱的小黑鯽魚,中骨大略可食,但腹部的長刺還有點硬,我沒拍長刺的照片,請參考這篇文章(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emery-lee/article?mid=25001&prev=25186&next=24702&l=f&fid=5),這也是我主要參考作法的部落格。既然吃完一支了,那其它就可以耐著性子等放涼再吃,其實依林文月的作法是魚燜燒1小時後就可以熄火讓它放涼(別掀蓋),等冷了再把魚拿出來以避免已經燒透的魚被夾爛,但我等不及!那因為我吃的那支骨還沒完全酥爛,所以我又多燒了10分鐘(其實我也燒不只1小時,前後應該燒了1.5小時吧),然後就熄火放涼。

  重點來了,隔天再拿一條小鯽魚來吃,魚骨整個酥了,連最大根的腹刺都不用擔心會刺到隨便咬咬就可以吞下去了!那魚骨吃起來的感覺有點像我們小時候吃的鰻魚罐頭裡的魚骨(其實現在也還有這種罐頭),真的是魚爛骨酥丫!害我超感動的,還好我參照的是林文月的作法~,惟一美中不足的是魚卵的部分嫌乾澀,也許是我炸太久了,因為我一心想著要連骨頭都可以吃,所以如果下次再做蔥燒鯽魚,我會完全照林文月的作法來一次,希望魚卵部分不會那麼乾澀又可以達到魚骨全部酥綿可食的程度。

  那大白鯽魚呢,因為我還沒吃到,所以容後再補

  最後補充一下:蔥可以多放,因為蔥跟魚一樣好吃。夾魚時務必小心,因為我在換容器時不小心夾爛了一條大白鯽魚,最好一手用筷子另一手用湯匙在底下拖住魚,因為魚真的太酥軟了丫。

補充一下大白鯽魚及其他:大白鯽魚經過醋燒,魚骨和刺也完全可食,魚的大小從頭到尾約17CM,和嚴裘麗在書中說的8吋大小差不多,小黑鯽魚則小於15CM,也和林文月說的一個巴掌大差不多,所以如果要買活鯽魚,白鯽魚可以稍大,黑鯽魚就最好挑小支些的。又,這魚原本就是做為冷食,所以收入冰箱後要吃時不用再加熱,但最好提早半小時到一小時從冰箱裡拿出來擺著,不然太冰也吃不習慣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玫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